到溧水法院锻炼学习,转眼间已近十一个月。春夏秋冬一轮回,恰到好处,收获盈盈,不虚此行。
仲春到,布谷鸣,筑陂处处待春耕
去年三月初,有幸来到溧水法院学习。长期在市法院研究室工作的我,初到基层法院,难掩内心的激动。市法院研究室主任临行前叮嘱:珍惜机会,多看多听多想,多学多思多悟。溧水作为郊区新城,城镇化发展迅速,与之而来,案件类型新旧交织、矛盾纠纷牵涉面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溧水法院周院长为挂职锻炼人员精心制定了个性化培养计划。于我而言,一方面扬长,充分发挥调研相关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作为部门负责人,牵头全院调研组织保障工作,列席中心组学习,参与院内中层以上各类会议活动,提升政治能力、综合管理协调能力;另一方面补短,同资深法官学习辅助办案,列席审委会,从立案窗口到执行末端,全流程跟学跟练,提升审判业务能力、群众工作能力。
很快融入新环境,挑战新角色。在院政治部的帮助下,首先了解了全院的人员构成,根据市法院《推进全员调查研究的意见》,结合人员分类管理的基本理念,制定了《溧水区人民法院关于推进全员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形成5 6 8的调研工作推进框架,包含全院推进调查研究的五项举措,各部门承担的六项基本任务,以及全体干警承担的八项基本任务。法官、助理、司法警察与司法行政人员各有所别,择要完成。同时,建立调研交流群,通过周提示、月发布、季评析把握调研工作推进节奏。随后,我也开始旁听庭审、主持证据交换、撰写文书、参与各类会议活动,每天排的满满当当,马不停蹄,酣畅淋漓。
展开剩余79%烈日烤,蝉鼓噪,但到半途须努力
在办理了一系列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的简案后,我对一审案件办理基本流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但新的挑战也接踵而至。土地承包经营类案件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案件时间跨度久,事实复杂难以查清;二是土地制度政策性强,案件审理难度大;三是当事人大多诉讼能力不强。在一起林地租赁纠纷中,双方就林地的租赁面积以及实际使用面积各执一词,我们决定进行现场勘验。8月底酷暑难耐,到达林地后和当事人一起查看争议地块,一圈走下来所有人都已经汗流浃背,裸露的皮肤被蒸得滚烫。勘验结束后,双方当事人的态度从起初的针尖对麦芒逐渐缓和,我们也趁热打铁提出调解方案。原告感慨:这么热的天,你们来走一趟也不容易,但是能来一趟我也更安心。或许是头顶烈日、脚踏土地让当事人感受到法院化解矛盾纠纷的真诚与公心,本案以撤诉结案。
办案之路并非皆是坦途。在另一起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中,原告明确拒绝调解。被告张某甲、张某乙将名下承包的土地合计4.47亩流转给了原告张某,后原告张某将土地平整后又流转给了第三人芮某,芮某支付了流转金9.5万元,但未及时开发利用土地。被告张某甲见土地闲置,又将土地租赁给案外人使用,后案涉土地被征收。张某诉至法院,要求张某甲、张某乙返还土地流转金及相应利息。该案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疑点,庭审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芮某发表意见最为积极。经评议,我们认为第三人芮某与原告张某之间关于9.5万元土地流转金的矛盾争议,其实是引发本案诉讼的直接原因,但如果仅就本案进行判决,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为此,我们决定去一趟村里进行现场勘验,同时邀请村支书和各方当事人到村委会进行调解,最终促成了各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实现事了案结。
在办理土地承包经营类纠纷的过程中,我们梳理了近五年涉土地案件基本情况并调研走访相关主管部门,撰写涉土地纠纷社会治理调研报告,为区委决策提供参考,受到区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区相关部门组织召开土地治理专项推动会议,课题组参加并解读报告。以往,在面对如何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课题时,经常苦于没有思路。基层锻炼时间过半,回过头来想,或许可以在办理一件件民生小案的过程中,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走一步、多想一点,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寒露起,天未明,绝知此事要躬行
深秋的凌晨5:30,天色漆黑,温度逼近零点。院子里,八辆警车、十几名执行干警身着制服已经整装待发。作为新手执行助理,初次执行期待又紧张,但没想到在小区里一番寻觅后,连续3个被执行人都不在居住点。紧张的心绪逐渐平息。直到最后一户,门后终于传来一个女声:这么早,敲什么敲!门外法官表明身份后,听到门锁转动声音。正当大家以为被执行人十分配合时,一盆子冷水从门内泼出,执行法官浑身被浇透。法官压住怒气,迅速将其控制。正准备移送拘留时,执行法官招呼我,小葛,你是女生,去陪她拿件厚衣服,外面冷。看上去很威猛的执行法官,却也如此细心,让我不停暗暗称赞!
诉讼服务大厅的8:30,立案窗口刚开始上班,叫号机已经开始快速运转。我作为党员,在窗口新增设的溧法党员先锋岗轮岗值班。邻窗的立案人员是个干练的书记员,前来立案的当事人衣服上沾着油漆和灰尘,脸上带着小心翼翼又不好意思的笑容,我要起诉,XX欠我工钱。书记员回答,欠钱那是肯定要还的,但是你也得有工资单或者欠条之类的,证明别人欠你钱对吧,首先要有个起诉状,然后把身份证、欠条之类的复印好……在书记员的指导下,当事人去旁边填写相关材料,但因为诉讼能力有限,来回又几趟,几次反复后终于成功立案。值班的一上午,立案窗口的电话接二连三,现场立案的当事人来来往往,还有一堆网上立案材料需要及时处理,对我们值班人员来说早已晕头转向。也正是亲身经历,方能体会溧水法院党组对历练培养青年干警的良苦用心。
法院立案难执行难的问题由来已久,是攻坚的重点领域。法院工作要形成闭环必须如我在岗,立案、执行作为法院工作首末两端,非常重要。然而,这两难的破解之道岂是几次学习体验就能习得,如何能够在立案时就做到材料齐全、繁简分流,如何执行到位、善意执行,还需不断探索,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大寒至,迎春归,砥砺奋进再出发
时光飞快,赴溧水法院的锻炼学习接近尾声。将近一年的时间里,看过刺破凌晨薄雾的警灯,欣赏过石臼湖的绝美日落;脚踩过分不清边界的农田,查询过上交所大额的汇票;接待过当事人诉不尽的曲折,聆听过法官化解纠纷的精彩故事;分享过撰写案例论文的基本经验,领教过张弛有度的调解技巧;观摩过审委会上的唇枪舌剑,学习过中心组学习上的精彩分享。回首初来法院制定的调研方案,截至2024年底,全院调研成果已居于全市前列,调研人才不断涌现。非常感谢市法院组织的挂职锻炼活动,非常感谢溧水法院的领导和同事,作为青年干警,我将收拾行装,矢志不渝,用实干担当诠释初心,以砥砺奋进践行使命,为公平正义贡献青春力量。
葛明秀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司法调研科科长、法官助理,2024年3月至2025年1月在南京市溧水区人民法院挂职锻炼。
近三年,参与执笔各类课题十余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5项。多篇调研成果在国家省市级载体获奖或发表,其中4篇论文在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等国家级征文活动中获奖,1篇案例在全国法院系统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获奖,3篇案例在《人民司法》《人民法院案例选》等国家级刊物发表。
来源:溧水法院按月配资公司
发布于: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