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邓颖超和周恩来拍下最后一张“合影”】照片中的邓颖超并没有流泪,她看起来极其冷静、理性股票杠杆交易平台,实际上,周恩来辞世后,她一直没有流泪。
邓颖超始终不哭,与她多年的革命经历中将生死看淡有关。她不哭的另一个原因是,她此时有太多事要做,她要帮助心爱的丈夫实现最后的遗愿:尸体火化、丧仪从简、不提出任何个人要求。她还有太多事没有完成,这时候不是表达悲伤的时候。邓颖超不流泪的第三个原因是:在与周恩来的相处中,她一直是理性的那个,而周恩来则偏感性。
邓颖超的理性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体现在她的恋爱态度上。
与周恩来初识时,邓颖超才15岁,用现在的话说“还是个孩子”。但这个“孩子”实际却已是一把革命老手,她上街演说、演文明戏,甚至还成为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执行委员兼讲演队队长。
大邓颖超6岁的周恩来很佩服她,两人曾一同参加进步小团体觉悟社,正是在此期间,两人有了初步认识。
后来,周恩来赴法国勤工俭学,并与一位叫张若名的女生交往。交往的过程中,周恩来发现张若名革命态度不坚决。思来想去后,周恩来毅然与她分手,并下定了“要找一个有坚定理想信念女性”的决心。
不久后,周恩来开始用写信的方式追求在国内的邓颖超。周恩来的信件饱含爱意,可邓颖超始终不为所动,她始终保持着理性的态度,两人足足通了3年信后,才最终确定关系。
后来的种种证明:周恩来找一位志同道合伴侣的决定,是如此地明智。他们婚后5年未曾见过面,可同样忙于革命的邓颖超并不觉得有什么,她只依旧忙着自己的革命事业。
婚后两人一直聚少离多,可邓颖超不仅从未有过怨言,甚至连“撒娇使小性子强留周恩来在身边”的心思都未动过。
1927年4月,邓颖超在广州德国教会医院生下一个男孩,因体重超过九斤,她生了三天三夜也没生下来。如此紧急的时刻,忙于革命的周恩来也不在身边,最终,邓颖超的孩子没能活下来。
遇到这样的情况,寻常女人早就悲痛欲绝了,可邓颖超却还反过来安慰医护人员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经常为了工作通宵达旦,几乎没有时间陪伴邓颖超。可邓颖超却不仅不抱怨,反而一直热情支持着丈夫的工作。
特殊时期,邓颖超始终陪伴着周恩来,在全国局势几乎失去控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情况下,也只有邓颖超最清楚周恩来双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最明了周恩来为国为民的内心世界。周恩来为了使大权不致旁落,他违心说了一些话、做了一些事,他的内心有多痛苦,思想上承受了多大压力,也只有邓颖超懂得。
人说,人一辈子遇见什么都不稀罕,唯有遇见“懂得”最是难得。周恩来和邓颖超不正是如此吗?
也因为懂得,邓颖超知道替周恩来完成遗愿,对他而言究竟有多重要。这也是她在与周恩来做最后道别时,是照片中这副表情的原因。
一直未流泪的邓颖超,直到在八宝山与周恩来做最后告别,即所有周恩来遗愿都已完成之时,才突然猛地扑到棺材的玻璃罩上哭喊道:“恩来,我们永别了,让我再看你一眼吧,以后我再也见不到你了!让我痛痛快快哭一场吧!”
周恩来死后,邓颖超就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事了。她曾特意将盛放周恩来骨灰的骨灰盒要过去,并说:“等我死后,一定也要用这个骨灰盒。”她还将送别周恩来时所穿的旧衣也收起来,并叮嘱说:“自己死的那天也要穿这件衣服。”
1992年,邓颖超病逝,她走时,所穿的衣服,正是被缝补起来的那件“送夫衣”,而她的骨灰也被装进了那个曾经装过周恩来的骨灰盒里。她终于如愿与丈夫“生同裘死同穴”了。
末尾,奉上邓颖超悼念周恩来的小句:“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股票杠杆交易平台,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