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末年发生的“比干摘心”事件国内可靠的实盘交易配资平台,是商纣王凶残无道的真实写照,也为延续了500多年的商王朝敲响了丧钟。商纣王因此遗臭万年,而剖腹挖心而死的比干却流芳千古。
比干是殷商时期沫邑(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他不是商朝一般的臣子,而是商代王室重臣。比干是商王文丁的儿子,商朝第30代君主帝乙的弟弟,也就是害他剖腹挖心而死的商纣王帝辛的亲叔叔。比干是商朝地位尊贵的王子,因其封地在当时的比邑(今山西省汾阳市),所以称作比干,也称王子比干。
比干从小聪明好学,为人耿直。他20岁就担任少师辅政,相当于后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比干先是辅佐哥哥商王帝乙,帝乙离世后又接受哥哥重托辅佐侄子商纣王帝辛,他历经两代商王,从始至终忠君爱国没有二心,以敢于直言劝谏君王而闻名于世。
展开剩余71%在比干辅政的40多年时间里,他一直心系百姓,以商汤、盘庚、武丁三位先祖留下的德政为准则,极力主张减轻民众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在他哥哥帝乙当政时,比干深受倚重。可是,当商王朝生杀大权到了侄子帝辛手里之后,一心为国为民的比干却成了残暴成性、荒淫无度的商纣王“眼中钉”“肉中刺”,成为商纣王恣意妄为的“绊脚石”。
眼见着荒废朝政、纵情淫乐,对百姓横征暴敛,对臣民滥施酷刑,以至于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人神共愤诸侯群起,商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比干屡次劝谏不但不起丝毫作用,反而惹得商纣王对自己越来越多的厌烦。
比干秉持着“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的理念,跑到商纣王日日笙歌的摘星楼死谏,接连几天不肯离去,结果惹怒了残暴成性的商纣王,商纣王根本不念叔侄之情,杀了比干剖腹挖心,时年63岁的比干为商朝鞠躬尽瘁,最终落下个惨死的下场。
比干死后,尸体葬于今河南省新乡卫辉市东北15里比干庙村,受到了后世多位帝王的敬重、封谥和平民百姓的敬仰。
武王灭纣建立周朝,周武王感念比干忠义仁德,特意封比干墓,并赐比干为林姓;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比干墓大兴土木修建了比干庙;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封谥比干为“忠烈公”“太师”;宋仁宗赵祯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民间百姓则把比干尊为文财神供奉,足见后人对忠臣比干的尊崇。
由于比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心系家国为民请命以死谏君的忠臣,被后世奉为“天下第一仁”。
修建于北魏时期的比干庙是我国第一座墓、庙合一的建筑,比名扬天下的孔庙早了500多年,所以被称作“天下第一庙”。
比干庙里有座两千多年前孔子剑刻的古碑国内可靠的实盘交易配资平台,碑上刻着“殷比干莫”四个古朴苍劲的大篆字,是儒家鼻祖孔子唯一存世的真迹,因此孔子剑书碑被誉为“天下第一碑”。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