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能会问,之前的理财产品为什么没有“涨跌”,到期了就会给我一个约定好的收益?实际上,之前的理财产品也有涨跌,只不过被管理人“管理”了。“资管新规”发布之前,银行理财存在刚性兑付——市场随时在变,但理财产品的最终收益却不变。这是怎么做到的?管理人拿高收益产品的“丰”补了低收益产品的“歉”。这样一来,投资者没有享受到额外收益,管理人承担了剩余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增加。“资管新规”发布后,理财产品开启净值化转型,定期披露单位份额净值,净值随行就市,或涨或跌,之前的额外收益全部归投资者所有,但风险也要由投资者承担。
还应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升级,人民对耕地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耕地系统中获取生态服务、景观服务、旅游观光休闲服务等需求日益强烈。面对这些需求的动态变化,有必要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推进耕地功能多元复合和差异化利用。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对于凸显农业生产潜在价值有重要作用,鼓励和培育乡村农业经济发展、助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从而实现粮食安全与强农惠农并重。
文 | 最话 FunTalk,作者 | 何伊然,编辑 | 刘宇翔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这句出自田中芳樹的著名太空歌剧《银河英雄传说》的话,是很多创业者喜欢的口头禅。
这话激励了人们投身广阔而未知的海外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高度内卷,只要一个生意能赚钱,一大批同行竞争对手就会蜂拥而上,把利润空间压降到近乎为零的程度,国内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超过海外市场的,所以出海,到远方开拓市场,就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同时,相较于欧美市场,国内用户对应用服务类产品的付费使用意愿并不高,企业很难直接通过订阅使用费直接赚取利润,更多需要从在开发者端划定分成额度、在应用内植入广告、诱导消费者在过程中充值打赏等间接手段赚取收益。
而由于 AI 应用还处在快速发展期,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中,付费订阅仍是当前主流收入来源。因此,AI 应用产品相较其他软件更需要有愿意付费使用的海外用户。
利用国内市场庞大的用户规模测试打磨产品,拿着相对成熟的产品去海外市场赚利润成了许多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
据 Sensor Tower 发布的《中国应用出海报告》,截至 2024 年 6 月,全球 AI 应用已有 2.3 亿活跃用户,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得益于头部应用的增长,2024 年 1-8 月,全球 AI 应用收入同比激增 51%,达到 20 亿美元,预计全年收入将达到 33 亿美元。
从地域来看,北美市场稳坐全球最大市场宝座,贡献了 AI 应用 47% 的收入,欧洲市场占比 21%,中国占比为 6%。从下载量来看,已经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的印度是 2024 年下载量最大的市场,贡献了 21% 的总下载量,其次是拉丁美洲。
从细分类型上看,营收和下载量排名靠前的 AI 类主要是两大类,一个是 AI 机器人类型的对话应用,代表产品便是 ChatGPT。另一大类型则是图像编辑类产品,代表产品是近两年爆火的图像应用 Remini。
1-8 月,Remini 下载量超过 1.2 亿次,收入破 2 亿美元。该软件起初由北京大觥科技在 2019 年推出,2022 年被意大利公司 Bending Spoons 收购,凭借" AI 写真图像""生成 AI 宝宝"等功能在海外走红。
据央视报道,今年 8 月面向海外的中国 AI 产品数量达 108 个,较上月增长了 14%。
AI 企业冲向海外已经是趋势,但"伟大的航路"从来就不会是风平浪静。
01
当 ChatGPT 打通 AI 消费级应用商业化路径后,全球科技公司都在跃跃欲试,希望创造出下一个 ChatGPT。周鸿祎去了一趟美国都在感叹:"硅谷已经没有人在卖大模型了,大家都在卖产品。"
移动互联网时代,国产互联网产品突破了 PC 时代的瓶颈期,一批批中国原生产品成功闯入了海外市场,尤其是 TikTok 在全球的爆火更是给国内从业者打了一针强心剂。
在 AI 时代,素有" App 工厂"之称的字节跳动,并不会把所有宝押在 TikTok 上,延续多路出击的思路,俨然成为" AI 应用工厂",已面向海外发布或升级多款产品。其中,Gauth 在接入 AI 大模型之后,今年曾在 5 月 APP Store、Google Play 的应用教育免费榜中位列前十。
在国内最早投入大模型和 AI 的百度,在李彦宏提出"不要卷模型 , 要卷应用"理念的指导下,去年就面向海外上线了三款 AI 应用,分别是 SynClub、WiseAI、Meira。百度的思路很明确,通过打造与用户需求深度契合的智能应用,将 AI 真正成为用户生活的助手。
作为腾讯云的明星产品 , 截止今年 8 月末,腾讯会议的海外会议数已经较年初增长了近 50%。此外 , 腾讯云还有音视频、边缘安全加速平台 EdgeOne、小程序、数智人、AI 等 , 很多优势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 也都被大量应用于海外市场。
今年 9 月 5 日的" CoCreate 2024 "峰会上,阿里国际站官宣了一款 AI 采购 Agent,不但能与买家对话,还会主动地翻译买家的采购需求并提供更多建议,同时具备智能比较等更深度功能。
经过十多年的增长,国内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基本吃透,在用户数、使用时长以及流量变现基本见顶的时候,所有的中国科技大厂都扑向了 AI,扑向了海外,以期寻找新的增长。尤其在经济大环境不明朗的当下,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科技公司,值得一试的项目少之又少,唯二的共识可能就是 AI 和出海。业内人士直言,同时包含" AI 应用""出海"两大关键词的项目最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从技术上说,国内 AI 企业距离 Open AI、谷歌等世界级科技公司还有距离,但在全球生成式 AI 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和机构中,中国企业还是能占据了 6 席,涵盖了从自动驾驶、出版到文件管理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有第三方机构预测,中国 AI 市场的价值有望从 2023 年的 342 亿美元激增至 2030 年的 1548 亿美元,在多数行业走入红海竞争后,AI 市场算是有极大发展潜力的蓝海。
在国内市场腥风血雨鏖战出来的科技大厂,对于远征海外,还是多少有技术、资金的储备和底气的,但相比已经深耕多年的国内市场,截止目前,还没有一款 AI 应用在海外获得巨大成功。
02
出海并非巨头的独占游戏,一如大航海时代,首先冲向海洋的往往是"海盗"们。相比起已瓜分国内市场有着广阔"地盘"的大厂,初创科技公司更有动力到海外搏一搏。
今年,多家海外媒体报道月之暗面正在为进军美国市场做准备,在内部开发了多款面向海外市场的产品,包括一款 AI 角色扮演聊天软件和一款音乐视频生成软件。
尽管月之暗面官方对相关消息不置可否,但多位投资者证实该公司的创始团队有着强烈发展海外业务的意愿。
某种程度上说,做 AI 应用的企业,生来就是要全球化的。除了付费原因,AI 应用产品的特性也决定了这一点。
海螺 AI 是近期 AI 市场的后起之秀。据官方消息,在过去一个月内,海螺 AI 网页版访问量增速超 800%,荣登 AI 产品榜 9 月全球增速榜、国内增速榜第一名。
海螺 AI 背后是来自上海的人工智能科创企业稀宇科技(MiniMax),该公司 2021 年创立以来相继获得 IDG、高瓴、阿里、腾讯、红杉等机构超过 10 亿美金融资。
今年,国内 AI 伴侣类下载第一名"星野"和美国 AI 伴侣应用分类一度超过了 Character.ai 的 Talkie 均为 MiniMax 旗下产品。据 Sensor Tower 统计,Talkie 在全球范围月活用户已经达到 1100 万,超过一半用户来自美国,其他主要市场还有菲律宾、英国及加拿大。
电子产品的普及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与之而来的孤独感让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拥有可以体贴陪伴的对象,而无时无刻的交流在人和人之间太难实现了,AI 对话迅速填补了这一需求。
GPT4o 上市后,AI 对话机器人发展衍生出来的情感陪伴类产品越发成熟,AI 能够主动捕捉用户的需求和情感变化,以更加人格化的方式与用户实时互动交流。用户在 AI 构建的虚拟世界里打造专属于自己的沉浸式情感体验,通过对话交流不断演进。
与之相伴的问题便是内容管控。
由于使用场景的私密性,人机对话很容易从日常交流走向"擦边"或敏感议题。星野的前身 Glow 在 2023 年 3 月就因为被举报内容不当而从应用商店下架,这直接促成了 MiniMax 将更多资源倾向海外产品。
虽然并非全然好事,但目前欧美国家主导的海外市场对 AI 生成类内容的开放度和宽容度比较高,可以满足用户不同的诉求,有利于培养用户粘性。
Talkie 的使用模式类似社交软件,不同之处在于用户并非和真人打交道,而是跟自己设定出来的 AI 虚拟伴侣。在 Talkie 上,用户可以通过与 AI 角色的互动来获得奖励"宝石",在应用内将这些"宝石"卖给其他用户。第三方平台显示,软件内购累计收入已突破百万美元。
不过知情人士表示,AI 对话类软件距离盈利还有很大距离。"一方面是算力成本,另一方面是吸引用户的营销成本。单用户成本可能是每个用户实际消费的 3 倍。"
初创企业的优势是"船小好掉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更"输得起",在国内市场难以撼动巨头的地盘,越来越多初创企业借 AI 浪潮瞄准了海外市场。
但根据非凡产研的统计,全球约有 1500 家活跃的 AI 企业,其中中国出海企业只有有 103 家,绝大多数 AI 产品创业公司集中在应用层,占比高达 76%,截至今年 5 月,全球月访问量过万的 AI 产品共有 1749 个,其中中国出海 AI 产品仅占据 71 席。
显然国内出海 AI 企业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3
海外市场虽然是中国 AI 企业心中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但是除了要克服语言、用户习惯和法律法规差异等关卡,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AI 企业也得做好应对刁难的准备。
强如 TikTok,在美国月活用户数都到 1.7 亿了,在拥有用户群体的坚定支持下,还三番五次被迫遭遇出售危机,现在仍要跟美国政府打官司,处在起步期的 AI 应用更不能掉以轻心。
某种程度上说,TikTok 的成功对美国政府来说是始料未及的,让中国企业引领了短视频时代的浪潮也让硅谷的大佬们心中憋了一股气,要在大模型时代把主导权拿回来,美国政府也做了先手准备。
在 AI 应用"卷出海"的道路上,HeyGen 曾被视作是标杆之一。
HeyGen 的创始人兼 CEO 徐卓是一位" 90 后",他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研究生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专业,是 Snapchat 前 100 号员工。他的个人履历可以说完美符合 AI 创业者的关键要素。
2020 年,徐卓因为疫情留在了国内,期间创立 HeyGen,将公司总部设置于洛杉矶,在国内注册了名叫诗云科技的公司主体。2022 年 9 月,HeyGen 推出 AI 视频创作应用,可以实现主播换脸、文字转口播视频、创建虚拟主播、语音翻译等功能。
2023 年,徐卓将业务重点全面转向海外。随后,HeyGen 在海外市场伴随一系列"名人说外语"虚拟视频在社交平台的病毒传播而爆火。
据徐卓的采访,截止今年 6 月,HeyGen 已经获得 4 万多付费客户,公司年化经常性收入从 100 万美元增长至 3500 万美元,自 2023 年第二季度以来一直保持盈利。目前,HeyGen 完成了 Benchmark 领投的 6000 万美元 A 轮融资,估值超过 5 亿美元。
据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在融资过程中,徐卓和美国投资者要求国内投资者大幅出售股权,原因是美国政府正在加强对中国科技集团和跨境投资的审查。
如果仍是中资占据主导,那么会遭遇更严格的监管。对于 AI 应用这样日新月异的行业,一旦遭遇政府审查会极大拖累产品的迭代速度,致使丧失抢占市场的先机。2023 年底,HeyGen 在没有预告的情况下注销了其在国内的公司主体,彻底从"出海"转变为外国公司。
需要强调的是,徐卓没有亲口承认过 HeyGen "出走"的原因。
AI 换脸极易被滥用到黑灰产业链,此前多家媒体报道过用 AI 批量打造俄罗斯美女账号进行诈骗的新闻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 HeyGen 相关功能。当前,AI 换脸视频在国内各大平台也是受到严格监管的。
因此,在"出海"征途上,如何确保大模型训练和数据跨境流动既符合国内监管机构的要求,又能尽可能做到在地合规性对所有企业都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虽然巨船远航、百舸争流,但中国 AI 企业要想在海外拓得一块稳固的市场期货配资配资,成为下一个 Tik Tok,还须经受住各种风暴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