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社会底层,过高层次的生活,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
从农村走出去,到城里打工,然后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买房买车。
这日子是好过多了,开车回乡,也有衣锦还乡的滋味,但回头一看,自己还是社会底层人。
有人说:“理想是有层次的,实现了初级理想,才可能去实现高一级的理想。”
其实,有房有车,只是生活有了保障而已,真正的高层,是没有固定标准的,是一种孜孜不倦的进取状态,是精神和物质同时提升。
01
为了房子车子,拼命超前消费,往往会压垮自己。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叫《骆驼祥子》。
他为了在城里立足,做了一个车夫。仗着自己还年轻,有的是力气,就拼命拉车,还抢同行的生意。
好不容易,赚够了钱,买了一辆车。又因为做了一笔冒险的生意,在城里戒严的情况下,还去拉车送人,导致车被扣走,一夜就返贫。
祥子的这一幕,和盲目贷款买房买车的人,有很多类似之处。
我的堂弟,在六年前,开了一家婚庆店,生意也算红火,一年收入十几万。
堂弟毫不犹豫地在本地买了一套近百万的房子,贷款有六十多万。
按照堂弟的想法,有了七八年,这房子的钱,都可以赚回来,不怕。
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买房后的第二年,因为口罩的原因,婚庆店生意滑坡,不得不关门。
没有了稳定的收入,堂弟开始着急,和妻子一起外出打工。
靠打工的收入,来支撑房贷的压力,这无疑是要“气喘吁吁”的。
就在去年,他熬不住了,房子卖了。差不多把前几年的努力成果,都亏掉了。
不是说,借贷买房买车,一定的错误的,而是超出能力范围的借贷,是错误的。
工作、收入的不稳定性,身体的状况,家里的孩子和老人的开销,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等,方方面面综合起来看,才能确定,超前消费,是否行得通。
很多人都以为,把明天的钱借出来,用了。明天努力干活,还回去。与此同时,社会在发展,金钱会慢慢贬值。明天还钱,是越来越容易。
真的不要把“我以为”,当成了事实。一旦未来的收入,支撑不起负债,这房子车子,就变成了压垮自己的稻草。
02
用房子车子来撑起自己的层次,是很掉价的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村民在县城买房了,这是很稀罕的事情。
我所居住的县城,当年的房价很低,也就几百一平米。一套房几万块而已。
看起来买房的钱不多,但是再看看当年的收入,一个月赚一千元,都是高手了。
谁家在城里买房了,那是可以让声音都提高几个分贝的。
过年的时候,村里有老人,被儿女接到城里住几天,这老人也是满面春风。老人和左右邻居打招呼,就怕自家的喜事,没有人知道。
买车,在九十年代是很少见的。买货车的人有一些,毕竟这是生存需要;买轿车,就得考虑再三了,这是消费品。
一些外出打工的人,哪怕是租车回家,都是很有面子的事情。这租金,也不便宜。
不知不觉,大家有了这样的共识——房子车子就是面子;有房有车,就是高层次的体现。
把老家种地的钱,都掏空,去城里定居;把几个孩子打工的钱,都凑一起,到城里买房。
年底了,一咬牙,就得买车,然后开车回老家。也有不少人,二手车也是车。
一晃就过了二十多年,大部分村里的家庭,都在城里有房子了,车子就更不要说了,有的家庭,好几台车。
谁家要是因为城里买房,办了乔迁宴,这都有点令人讨嫌了。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你何必大张旗鼓啊?
曾经装修富丽堂皇的房子,过了多年,就变得破破烂烂,都不好意思待客了。
面子就这样弄丢了,因为房子车子的攀比,把人的层次,拉得更低了。
03
让一个人脱离底层的,不是钱财,是认知和良知。
唐朝的刘禹锡,因为主张改革,被贬多次。
他到了地方,被地方官欺负,让其住进了斗室。
房子很小,只能容下一张床一张桌子,推开窗户,也不见风景。
刘禹锡挥笔写下《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看过了刘禹锡的生活。有人点赞:“这是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展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一个住在陋室里的人,显得出类拔萃,这就是“高层人”。
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在高层,其实是人的面貌如何,而不是物质多少。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努力读书,积极帮助他人,不在物质上攀比,不在原地踏步,这就足够了。
当你和家人,都努力读书,工作,带着善意的时候,一个家庭都变得富贵了,真正摆脱了底层社会。
04
有句话说得好:“低配的生活,也可以高贵地活。”
不管你多富有,不要把欲望放大,不要把钱财看得太重要,而是注重精神的提升。
居里夫人说:“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
当初的居里夫人,把奖杯给孩子们装水,把奖牌当玩具,把科研成果免费给人类使用。这不是彻底摆脱了底层吗?
人在低谷时,仰望星空,就高贵了。
人在高处时,低头待人,就高贵了。
作者:布衣粗食网上股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