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曰:“去‘泰’在线杠杆股票配资,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列传》
战国末年,随着天下诸侯国实力强弱盛衰的变化,崛起于西戎之地的赢秦之国固然在明眼人看来已经是统一天下的不二人选,但历史统一的客观规律如此,个人的感性情感却难以接受。
就在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利用“远交近攻、分化拉拢”等谋略周密部署统一六国的战争的同时,关东六国的有识之士也在积极四处奔走、呼号,寻求各自国家存亡之道。
号称“带甲之士百万”的楚国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公元前225年,先后灭亡韩、赵、魏三国并大败燕国的秦国转头便将统一天下的兵锋指向了自名将白起攻破郢都、迁都寿春而实力也就大不如前的楚国。在经历了一番激烈的唇枪舌战之后,雄心壮志的始皇帝出于培养后继者以及势力平衡等因素选择了他所欣赏少壮派杰出人物——李信。
李信者,战国末年秦国之名将也。生卒年不详的李信首次以王翦佐将的身份出现在史官的记载之中,在北击燕国的战役中立下大功,并且凭借着骑兵的高机动性追击燕王、燕太子,迫使其献上太子丹的头颅乞降而名震天下,遂得到了始皇帝的欣赏。
然而,始皇帝对此给予厚望,李信心中也是踌躇满志,打算率领着二十万秦军建立未有之功业。不愿楚国灭亡的老将项燕却让这位年轻的将领见识到了现实的残酷和无奈。
公元前225年,以秦将李信、蒙恬为统帅的二十万秦军挥兵南下。鉴于秦楚边境多为平原、无险可守的李信,笃定楚军必将集中兵力于汝河两岸利用河流地形来阻却秦军的进攻。
于是乎,二十万秦军尚且兵分两路。一路由蒙恬率领,沿汝河两岸前进,从正面进攻楚军。而另一路则由李信本人率领,从汝河以南,经过舞阳、平舆、新蔡、颍邑迂回楚军左侧翼,与蒙恬军会师,从而采取两翼钳形攻势包围楚军,聚而歼之。
没成想,眼光老辣的项燕并没有跟着秦军的思路进行着布防。
同年,劳师远征的秦军反而在汝河两岸扑了个空,只得击破一些零零散散的小规模楚军部队。心中疑惑之际,李信还是硬着头皮继续从汝河南下远征,并进而分军攻占了平舆、寝城,大败楚国留守部队,然后渡过颍水东进。
与此同时,项燕率领楚军主力却不计一地一城之得失,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和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情报徘徊在秦军主力附近,等待着破敌的大好时机。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於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史记·七十列传·白起王翦列传》
而就在秦军分兵东进之时,项燕抓住了这一大好时机。
将门出身的项燕以秦军转变进军方向,孤军深入为由,立即率楚军主力,日夜兼程急进,追击李信率领的秦军,给秦军以沉重打击。秦军不敌,被迫向城父附近的蒙恬驻军靠拢。而楚军亦乘胜猛追,三昼夜战斗不息。
等到李信率领的余部排除万难赶到城父时,早已做好准备的楚军主力同样趁着秦军劳累、彼此接应的大好时机大破秦军大营,连斩七位仅次于将军的都尉!连李信本人也只得在蒙恬的接应下仓皇地带领秦军余部逃回秦国。城父之战也就成为秦统一战争中宜安之战后,又一次重大的挫折。
虽说胜负乃兵家常识,而秦国自秦穆公赦免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大将以来就很少了过度处罚败军之将的传统,但在那个名将辈出、兼并战争日益趋缓的大落幕时代,失去始皇帝信任、同时又可能是出生寒门的李信自此也算的上是彻底销声匿迹了。
哪怕同为秦国的少壮派代表人物,就在蒙恬、蒙毅兄弟仍活跃在秦二世时期天下大乱的舞台上,而后继者章邯更是成为帝国擎天之柱时,曾经名震天下的李信不仅是生卒年不详、没有自己独立的史册篇章,还仅仅是作为一个附庸在《史记·七十列传·白起王翦列传》中被“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於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一笔带过。
不过,在那个大动荡时代,能够平平安安的过完一生又何尝不是一种福分。
看完在线杠杆股票配资,还不点赞关注?茫茫人海,以后你可就再也遇不到我了哦!
秦军汝河楚军项燕李信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